外滩百年建筑变身当代艺术空间,在彩色玻璃穹顶下“陆上行舟”
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和规模最大的当代艺术机构之一,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在成立十周年之际,选址上海外滩历史风貌区域内的百年优秀建筑,分别设立“蜂巢丨上海”和“蜂巢·生成”两个全新独立空间,带着“70 后”和“90后”的艺术碰撞,以期更大力度地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的繁荣和发展。
“蜂巢丨上海”空间落户于中一大楼,位于当年被誉为“中资金融街”之称的北京东路270号。“从西岸到外滩沿线,我们在选址时考察过很多地方,来到中一大楼的时候一眼相中,没有半点犹豫。”馆长夏季风告诉记者。
始建于1924年的中一大楼,毗邻盐业银行大楼、四明大楼、中国垦业银行大楼、沙美大楼等著名历史建筑,是一幢介于新古典主义和近现代主义风格之间的建筑。作为中一信托公司的总部,中一大楼曾经开展过信托、银行、储蓄、保险等业务,见证了中国近代民族资本金融风起云涌的百年历史。
据悉,此次“蜂巢丨上海”空间入驻的一层空间,原为中一信托公司的营业大厅,建筑面积近1000平方米。走进宽敞亮堂的内部空间,两排爱奥尼式巨柱承托着的由植物母题和回形纹饰构成的巨大彩色玻璃穹顶出现在眼前,要知道,在外滩地区,类似面积的完整的彩色玻璃天窗并不多见。除了适应当代艺术展陈而进行必要的改造之外,创意机构16b9 by totalab作为空间设计方保持了建筑原始的风格特色,旨在焕发这座优秀历史建筑生生不息的无限生机。
开馆首展,由夏季风亲自策划,以“陆上行舟”作为主题,推出了“70一代”代表性艺术家卜镝、黄宇兴、贾蔼力、刘晓辉、欧阳春、秦琦、宋琨、屠宏涛、韦嘉、谢南星等组成的群展。
为什么上海首展选择“70一代”?夏季风坦言,“70后”艺术家是幸运的,“他们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他们的创作传递出来的价值观也得到了世界性的普遍认同。”展览以“70一代”艺术家作为样本,相当于截取了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中的一个片段。既展示了当下最具活力与影响力的艺术现场,也传递出现代文明社会当中艺术生态的演进和趋向。
而就在距离“蜂巢丨上海”空间不足百米的北京东路211号,“蜂巢·生成”项目首次以独立空间的形式落地。这是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在成立之初,为了在全球范围发掘、培养和合作年轻艺术家而创立的品牌项目。
扶持年轻艺术家,就会面临非常多的未知和不确定因素,即便如此,蜂巢当代艺术中心仍然坚持不懈地参与到年轻艺术家的成长中。这份书写了十年之久的成绩单值得打几分?夏季风说,如今 “80后”“90后”一代中备受瞩目的艺术家如季鑫、张季、蒲英玮、谭永勍、方媛、李维伊、管玉、费亦宁等,他们的首次个展都是由“蜂巢·生成”项目推出的。
此次“蜂巢·生成”首度在上海外滩开设独立空间,带来了常驻于纽约的“90后”华裔艺术家曹舒怡的首次个展“软流”,呈现其最近实践中的两件录像及三十余件陶瓷、玻璃、3D打印等综合材质的雕塑作品。
升级后的“蜂巢·生成”项目将依托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独特优势,更加深度参与到全球年轻华裔艺术家的生态建设中,并与“蜂巢|北京”空间已有的“蜂巢·生成”项目形成联动效应,给予全球华裔年轻艺术家更多机会与空间,为当代艺术的未来发展注入持续性的活力。
记者 / 刘艺
编辑 / 孙超慧
图片 / 周菲 蜂巢当代艺术中心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黄/浦/进/行/时
JOIN US